
雖說香港的物種多樣性,一向相對豐富,但是部分資產階級及其代言人,近年真的是越來越敢言。以早前某份免費報的社論為例,便在反對自由黨建議政府派發消費券的同時,指本地經濟受北上消費和外遊影響,於是建議政府扣減公眾假期。似乎,這幫人發現,叫政府搞陸路離境稅之路不通,當局不可能抗拒大灣區融合的國策後,便改為叫政府扣假,侷着市民留港消費。
當然我們不能排除,人家只是「項莊舞劍,志在沛公」,以北上消費的由頭,扣減草根階層的員工福利。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,商家代言人不可能不知,港人外遊支出的大頭,主要來自中產和有錢佬,也不可能不知中等收入員工,本來便不是跟着法定或公眾假期放年假,意味着政府扣減法定或公眾假期日數,只會影響缺乏議價力的草根階層。

換言之,扣假能夠刺激本地消費,表面上貌似低能,實質暗藏蠱惑。他們骨子裡依然認為,喜歡北上消費主因是草根貪平,把這些人的假期扣掉,雖然不會令他們多花錢,但是能逼着他們留港,本地餐飲業即使不改進,也只能夠硬食。至於中產和有錢佬,政府扣假影響不到他們,阻不到對方去日本玩啥一泊二食,還能幫自己的米飯班主,壓榨低下階層勞動力,簡直是一舉多得。
除此之外,整個建議最蠱惑之處,是對方明明自己算死草,自己想借機壓榨草根階層,卻去拿北上消費作替罪羊,還要為自己臉上貼金,裝作關心本地整體經濟發展,以此忽悠政府替自己出手壓榨工人,屆時着數放到對方口袋裡,罵名則由特區政府擔着,甚至有可能因為本屆政府,是在中央決定完善選制之後產生,還能為反對派和外部勢力提供話柄,好讓他們把髒水撥給中央政府。
反正扣假所引激化的階級矛盾,又不用自己落手處理,對方又不用為管治成本的增加埋單,借政府之手扣假,怎看都是除笨有精。如此又衍生一個問題:何故反對派在過去未退場之前,商界及其絭養的筆桿子們,並不會像現在這麼大膽,竟敢叫港府扣減法定假期,意圖借政府之手壓榨工人?是否因為沒了反對派製造輿論壓力,又或者是新選制之下,草根代表在建制內的比例下降,令他們變得如此恃無忌憚?
須知道,雖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,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,但香港自回歸以來,一直維持着其資本主義的社會屬性,商家及其代言人在過去,卻是一直主張積極不干預主義,不像現在動輒要求政府弄些干預市場的政策,又或者希望中央推出惠港政策。由輸入境外勞工,到新增內地自由行來港城市,再到增加內地客訪港的購物免稅額,再到建議徵收陸路離境稅,再到今日要求政府扣減公眾假期,都是希望能夠透過政策的干預自肥。
這些人之所以有此變化,便是近兩屆政府的管治思維出現變化,在摒棄港英年代奉行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之餘,展示出一種更為關顧工商界的階級立場,從而使對方變得有恃無恐。另一個說出來可能得罪人的原因,則是源於中央對香港的關愛之情。作為香港居民,中央關心香港當然是好事,但央地關係某程度上跟親子關係類似,不能讓對方覺得父母偏愛自己,更不能想要什麼都是有求必應,否則只會造成恃寵生驕。
文:陳凱文
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